发布时间:
来源:
浏览量:
来源:蜜财富(WJCF99)
作者:蜜姐
一个人如何实现暴富?
方法很多种。
比如你是马云,个人的超凡能力与时代浪潮的趋势完美契合,从而碰撞出巨大的能量;
比如说你是孙正义,个人的独特眼光识得未来的大势所向,通过长期投资收回巨额回报。
一个人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暴富?
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彩票,坐等天上掉下一个巨大的馅饼;
另一种,就是掠夺,一群人的亏损足以造就一个人的暴富。
尤其在一个没有增量财富创造的年代,对存量财富的再分配,就成为了致富的唯一法门。
蛋糕就这么大,就看看谁能切到更大的,谁能抢走别人的。
2016年,中国GDP增速下滑至6.7%,创了自1990年以来最低的增长速度,至此增速已连年下降7年之久。
这些年来,各类庞氏骗局轮番上演,P2P、担保理财、传销、原始股骗局.....早走的人资产倍增,接盘的人一夜返贫。
但是,这些年来,从来没有一种投资把戏像楼市这样,长达数年地陷入了全民狂欢。
由于我国土地是公有制,房价暴涨之后,越早拿到土地使用权的人,就越是获利最大。
在这种情况下,你不用付出什么辛苦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只凭加杠杆就能实现暴富。
20世纪的美国,有个叫查尔斯·庞兹的人,忽悠大家向一个事实上子虚乌有的企业投资,许诺40%的利润回报。
21世纪的中国,有个叫房地产的东西,一线城市的租售比大概不到2%,租房要出租70年才能回本。
什么概念?
换到股市,就相当于70倍的市盈率。现在,我大A股的平均市盈率不过才16.8倍而已。
任何旁氏游戏要想玩下去,得有三个前提。
一是稀缺的东西才是宝,你这个投资品得有足够的“稀缺性”,这样大家才会觉得靠这个东西才能发财。
所以,各种各样的骗子才会宣称自己的理财产品是独一无二的内部产品。
但是中国的房子到底有没有稀缺性呢?
2015年5月,腾讯的《2015年5月全国城市住房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主要城市的住房空置率整体水平在22%至26%之间。
美国次贷危机时,自有住房空置率最高也不过2.9%而已。
二是你得有足够的资金,来源源不断地注入这个骗局。
2017年,我国房地产存量房的总市值大概是270万亿计算,但我国的基础货币只有30万亿左右。
也就是说,只要有十分之一的买房者套现离场,就可以耗尽所有货币。
既然两个前提都不成立,就得靠第三了,也就是找愿意来玩这个游戏的人。
让他们坚信,这个游戏里,永远有一个比他们更傻的人,能以更高的价位来接盘。
现在的楼市,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大城市的人跑小城市去买房,小城市的人来买大城市的周边房。城里人下乡炒房、乡里人进城抢房。
小城市的人笑大城市的人。
你以为你买的是价值洼地?我们本地人看来就是深坑一个。
先不论小城市根本不缺房,而且真有刚需要买房,新盘多的是,何必买你的二手房?
大城市的人笑小城市的人。
投机成立的前提是,能找到更有钱的人在更高的价位上来接盘。
连农民都在买房了,以后你的房子还能卖给谁?
最有购买力的,就是正在接盘的你们了。
但偏偏你们自己,又是楼市的空头,将来是要抛售的。
说来说去,楼市不就是一个擦肩相遇、互道傻X的赌场。
让我们把视野放大、综观全球。
目前,全球经济都是萎靡不振,经济增速严重下滑,各国央行放水能力都到了极限,紧缩大周期已经来临。
在这种情况下,谁能保持泡沫最小,谁就能损失最小。
换句话说,自家的泡沫越小越好,别人的泡沫越大越好。
尤其是美国,希望中国持续地加杠杆了,美国才能宽松地降杠杆。
而且现在美国要走强势美元战略了,这时候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中国连年的贸易顺差就不能忍了。
怎么办?
只要中国的资产泡沫过大,资本自然会外流,美国再振臂一呼、加息缩表,自然有大笔资金转流美国。
只要中国的资产泡沫过大,资本自然会脱实向虚,没有资金来源的实体经济谈什么“中国制造”,贸易顺差焉能持久?
奥巴马想搞TPP,是想架空中国制造,如今他没搞成,反而我们自己可能要搞成了。
不战而胜,是战争的最高境界;敌人内乱,是不战而胜的最好方法。
让我们把视线收回、聚焦个人。这一切对于我们自身有什么影响?
如果资产泡沫伤害了中国制造,会发生什么?
中国制造业承担中国25%左右的就业人口,如果制造业走弱,服务业也会衰落,那么在此情况下,失业将会集中爆发。
一旦失业潮开启,那么资产泡沫就会炸裂。
要知道,中国现在家庭负债率已经达到了50%,就是说,相当多的购房者都是高负债、高杠杆的。
那么如果他们失业,那么手里的流动资金还能支撑多久的房贷?那么支撑不下去之后,必会断供。
在中国,无论楼市还是股市,都是羊群效应,极易被情绪感染,而非理智决策。
所以,大家在买的时候都是一窝蜂地抢,抛的时候都是一连串地抛。
那么到了这个时候,炒房的人,会因为止损而抛盘;而刚需者,也会因为担心失业而提前套现。
任何金融属性的产品,一旦下跌,绝没有人愿意接盘;一旦开跌,就得跌回解放前。
所以,你可以看到我们国家为什么会前有各种各样的楼市调控大招,后有如火如荼的金融去杠杆,配有逐渐向紧的货币政策。
目的有二,一是化解泡沫,在爆炸之前先拆弹;二是固化泡沫,为拆弹来争取时间。
你要知道,泡沫的控制与否,关系的不止是国家发展大计,更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无论有房无房,都将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现在的楼市有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一是一边中央不断调控加码,另一边地方却在购房有奖。
一是新闻里轰炸房价花式下跌,实际上房价却在悄悄上涨。
一是一边是富人们纷纷套现离场,一边是穷人们抢房大战再起高潮。
其实,这都因为是一场赌局,空头与对头的博弈。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房地产就意味着钱。土地财政的六成,是要靠房地产来支撑的。
而钱就意味着政绩,有了土地财政收入,才能修地铁、修高速、建学校、建医院。
而且地方政府之间有竞争。你不赚这钱,反而打压楼市,资金就会流向其他城市,让你的竞争对手获得升迁的机会。
更何况,对于一些三四线小城市来说,还面临着去库存压力,还需要一拨人来为国接盘呢。
而开发商更是不乐意房价降的,因此,他们一边在新闻里放出房价下跌的“烟幕弹”,一跪地乞求的可怜姿态,迷惑公众的视线。
一方面,能让中央以为调控效果已现、可以减轻政策力度,一方面,能让公众以为房价已经下跌、抄底机会来临。
另一边,他们却是使出了各种花招,来抬高房价。
首先,在宣传时忽悠各种高大上的噱头。
比如未来的“XA新区”,未来的“北京七环”,“最先进的高端养老盘”,“文化产业园区”等等。
还在买房时制造紧张情绪,给人一种“大家都在抢房”的错觉。
比如开发商蓄客500个,就放出50套房源。这时候你看到人山人海的场面怎么办?叫号选房只给你10秒钟时间,你说你紧不紧张?
多重压力下,穷人能不抢房吗?房价能不涨吗?
但实际上,开发商已经快扛不住了,很可能要还不起债了!
截至目前,房地产企业待偿还债券规模2.12万亿元,其中未来一年将有1055.86亿元债券到期。数据显示,2016年上市房企的平均资产负债率已达77.26%。
更有甚至,有开发商冒充购房者,申请到银行贷款,从银行手里套取现金,用这笔钱来解决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之后,开发商再将这种贷款抵押的房子“一房二卖”,再卖给其他人。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现在进场了,你以为你遇到价值洼地了,你以为你捡到宝了。
有一种财富,叫纸面财富。
有一种高潮,叫颅内高潮。
在你杠杆致富的美梦背后,是随时会跑路的开发商和可能还不起的贷款。
一二线城市还有资金、人口的支撑,而那些三四线小城市,明明没有什么发展潜力了,可是房价竟然还一路上涨,那完全就是炒高的价格,蕴藏着巨大的风险。
银行已经拒绝背锅了,在限贷方面层层加码。现在不少银行已经取消了首付优惠,还停发了二套贷。
当地方政府已经凭借去库存成功解套,当开发商已经胜利回款收回成本,当大户和上市公司们已经套现离场。
偌大的赌场之中,剩下的还有谁呢?
相关阅读:
刚刚!最新70城房价出炉,快看你的家乡是涨是跌?
国家统计局今天发布的70大中城市房价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全部回落、9个城市房价环比下降或持平,但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仍在上行过程中,一起来看4月哪些城市房价变动明显,未来楼市总基调又将如何?
4月热点城市房价降温 未来区域调控控将加码
数据显示:一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7个月回落,4月份比3月份回落2.8个百分点;
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连续5个月回落,4月份比3月份回落1.0个百分点;
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略有扩大,4月份比3月份扩大0.4个百分点。
从环比看,4月份70个城市中有23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涨幅比上月回落,比3月份增加13个;
其中,三亚海口降幅最大,从曾经的领涨到如今领跌(三亚环比下降1.2% 海口环比下降0.4%),
一线城市中上海进入负增长区间(环比下降0.2%),深圳持平,北京环比涨幅收窄(环比上涨0.2%),广州环比涨幅尽管超过1%(环比上涨1.4%),但也比3月收窄1个百分点以上。
调控加码!4月份房价涨幅回落的城市增加
国家统计局分析指出,这主要是因为4月份热点城市的调控政策加码所致 。
未来不排除这些城市的房价走势继续下行,但值得关注的是,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仍在上涨中,唐山、宜昌的环比房价涨幅都超过2%,未来不排除房价上涨过快城市调控加码的概率。
业内人士表示,4月开始的调控措施使得热点城市楼市降温成为普遍现象,目前已经辐射到周边区域,全国发布楼市调控措施的城市已经超过60个,而调控内容也在全面升级,金融政策调控则是根本。
国研中心房地产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 邓郁松:我们还是应该重视一些金融政策的使用,确实从全世界来看,金融政策的变化,特别是首付和利率的变化,都是造成短期内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要保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运行,一定要特别重视实行中性的住房金融政策。
房贷利率“加息”,下半年楼市或大范围“降价”
4月以来,上海、深圳、广州、重庆、福州、苏州、厦门、南昌、宁波等城市纷纷出现利率上调。其统计数据显示,在全国35个城市533家银行中,有122家银行首套房利率折扣上升,占比22.89%。目前二套房贷主流利率是基准上浮10%,并有12家银行已经停贷。
首先,银行为什么收紧房贷利率?主要从三方面来分析: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一是,从楼市调控角度来看,控制房贷额度,收紧房贷利率是迎合本轮楼市调控的需要,并且是调控信贷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二是,从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也是企业,是企业就要盈利,既然自去年10月开始房贷的放贷额度大幅缩水,那么,对冲放贷额度缩水导致的利润损失的方法也只有提高利率,也就是银行的房贷盈利由去年10月之前的“薄利多销”转为“厚利少销”,这样保证银行的利润不至于降低那么多;三是,从“控风险”的角度来看,2015-2016年的过度放贷导致房价上涨过快,如果继续大规模放贷,有可能会引起资产泡沫,当前适度收缩放贷有利于平稳房价,化解由于房价上涨过快而带来的资产价格预期跌价的风险。
那么,房贷利率是否进入上行通道?未来是不是还得继续涨?
答案是肯定的。首先,我们看美国的利率政策。今年3月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5%~0.75%调升到0.75%~1%。这是继去年12月15日美国加息25个基点之后又一次加息,也是2015年年底以来美联储第三次加息。加息的结果并不意外,更重要的是,美联储曾决议声明:预计2017年加息三次!从目前市场声音来看,2018年美联储仍将继续加息,美元进入加息通道后。
美元进入加息通道后,全球资本也会向美国流动,对于中国来讲也是如此,资金流向也会至美国。以中国外汇储备为例,两年前(截至2014年3月底,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95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中国外汇储备达到历史高峰的4万亿美元左右,然而,自2014年6月份美国开始提出货币正常化议题之后,中国的外汇储备大幅减少,截止2017年2月,已经降低至3万亿美元左右。进入4月份,虽然中国外汇储备比3月份增加204亿美元,达到30295亿美元,但这更多的是外汇管制的结果(比如,笔者听说万达的海外并购和投资已经大幅放缓,投资的重点已经放到国内,这样外汇还难以流出)。
此时,如果中国利率政策而保持不变,那么,资本极有可能会继续外流。也就是说,美国加息倒逼中国货币政策采取同向对冲措施,中国在未来几个月内也极有可能采取技术性的“加息”措施,而这与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没有太多关系。同时,从今年一季度GDP数据来看,经济增速为6.9%,高于去年的6.7%,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触底企稳,未来在多项政策刺激之下,经济不存在太大的下滑压力,那么,此时中国货币政策采取“加息”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
综上分析,随着美国进入加息通道,随着中国经济触底企稳,中国货币政策采取“加息”的可能性也就越来越大!
那么,银行收紧房贷利率对楼市有哪些影响?
在限购、限贷等多重政策叠加影响的市场背景下,京沪等大多数银行又收窄甚至上调首套房贷利率、二套房贷利率,房贷利润率也开始“加息”。单纯从市场流动性控制、银行房贷量控制的角度而言,上调房贷利率的“加息”措施会直接导致购房成本增加,无论是对于首次置业的首套房还是改善置业的二套房,“加息”确实可以起到通过抑制需求放量与为市场降温的作用。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如果放贷缩水、利率“加息”这样的政策扩容并且一直持续执行,势必会影响到房企的正常销售(事实上各地预售许可证审批从严、网签从严已经放缓了交易节奏,导致房企结算周期拉长),导致企业的回款周期进一步拉长。此外,今年下半年房企资金兑付压力窗口期的即将到来,届时,房企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加息”等多重政策有可能还会倒逼开发企业“以价换量”,以通过各式各样的“策略性降价”或直接降价弥补上调房贷利率对于市场成交量的影响。如:
第一、高速周转企业通过高速周转的市场策略,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减轻公司财务压力、调节在一定时期内市场库存,下半年或采取“以价换量”策略,进行策略性的降价,达到市场成交的目的。
第二、直接降价。如2011年、2014年楼市调整期,均有企业在做直接性的价格调整,通过价格让步直接激活市场成交,达到回笼资金的目的。
第三、如果通过“降价”等措施还没有办法解决企业的资金需求问题,那么,企业极有可能就步入“卖地卖项目”甚至卖公司的地步,2011年有绿城的案例,2014年有佳兆业的案例,再之前有顺驰。2017-2018年这轮楼市调整期,哪个房企将遭遇资金链危机?至少会有一个,这个房企是谁?我们拭目以待!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