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
浏览量:
这几天,天气说变就变,没想到,理财市场也被“传染”了,据传一行三会欲集体出手,我们就要和旧的理财时代说拜拜了!
有媒体报道称,相关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央行会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及其他有关部门,就全面规范金融机构资管业务进行讨论及征求意见《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讨论中的新规明确提出打破刚性兑付,明确禁止资产管理产品直接或间接投资于“非标准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其收益权”。
同时,新规中明确提出资管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明确禁止资管产品直接或间接投资“非标准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及其收益权”,统一要求金融机构按照产品管理费收入的10%计提风险准备金。
这说明神马?说明喊了好多年的“狼”终于还是来了,所以想理财和正在理财的朋友都要注意了,否则一不小心,本都没了,还谈啥赚钱。
刚性兑付咋来的?
所谓刚性兑付,就是金融产品到期后,产品发行者必须分配给投资者本金以及预期收益,当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发行方或有关部门需要兜底处理。
可以说,刚性兑付是我们国家理财市场上的一道独特 “风景线”,因为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基本都没有“保本保息”这样的理财产品。
但事实上,我国并没有哪项法律条文规定产品发行人必须进行刚性兑付,这只是我国金融市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那中国为啥搞特殊呢?简单的说,此前,国内的绝大部分理财产品是国有金融机构发行的,既然是国有的,大家潜意识下就觉得郭嘉该给它们的信用背书。
而有这样想法的人越多,理财产品就越是不能出问题,要不然大家就会认为郭嘉出现了危机,继而导致民众恐慌。
当然,郭嘉怎么能容忍自己的信用受损,为了维稳和谐,站在前端的金融机构就只能背下保本刚兑的责任,于是恶性循环开始。
不过,近几年来,随着理财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郭嘉权衡了下,觉得这么玩风险太大了,于是有了逐渐打破刚性兑付的想法,早在 2013年银监会出台的8号文中就对此有所提及。
但彼时,理财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金融机构为了维护理财规模,防止客户资金流失,即使旗下产品出现了亏损,也会利用其它资金补上去,也就是说,人家主动愿意维持刚性兑付了。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违约事件正频繁发生。以债券市场为例,数据显示,2016年债券市场违约债券(不包括地方股权交易所发行的私募债)只数和规模分别达到52只和374.70亿元,远超过2015年和2014年的总和。
大家要知道,低风险的产品投资方向都以债券为主,大部分保本产品中的债券占比甚至都超过80%。
这样一来,像刚性兑付这种“正面我赢,反面你输”的好事儿在理财市场上越来越难以维持,金融机构有心无力了啊。
因此,与其坐等系统风险发生,还不如主动出击,此次一行三会统一行动,也彰显出监管层打破刚性兑付的决心。
记住!这才是未来理财的正确姿势
话说,以前理财小伙伴们的打招呼方式可能是这样滴,“大兄弟,推荐一个收益高的产品呗!”
以后,估计就是这样的了,“大兄弟,最近有啥安全的产品可以投啊?”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刚性兑付的“光环”下,中国的投资者养成了漠视风险、不计风险的思维定势与投资偏好。
大家选择理财产品的时候,往往只看重收益,而不考虑风险因素,等到所买的产品发生风险了,就开始“一哭二闹三上吊”的维权,事实证明这招还挺管用,于是索性把理财产品看成高收益的存款,很多人直接压上“棺材本”来买理财产品。
小媒君还见过用这样夸张方法理财的:多找个卖理财产品的网站,收益率都从高到低排一下,然后排在第一次数多的就是目标产品,买进!
更夸张的是,这样做收益居然还不错。
说到你的心里了么?小媒君敢说用过相似方法理财的绝不止他一个。
不过,新政一旦出台的话,再用这种激进的方法就是“直接找死”了,以后,我们在对某个理财产品下手前,一定要权衡好它的收益和风险。
当然,在权衡之前,你还要搞清楚自己对风险的承受能力,这是个主观感受,难以量化,我们不妨以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特性为例。
一般银行将理财产品风险由低到高分为R1-R55个等级:
如果你只能接受R1、R2类型的产品,说明你不太愿意用风险来换取收益,是个保守型投资者, 那你对收益率的期望值就不能设的太高,只要能超过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就算投资成功了,对此,可以考虑国债、货币型基金、低风险债劵型基金之类的产品。
如果你能接受R3和R4类型的产品,说明你是相对中庸型投资者,专注于投资的长期增值,但为了提高投资收益,偶尔也愿意冒点风险,不过始终不会忘记给自己留条后路。
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找一些收益相对较高,风控措施又做得比较完善的产品。
比如某个用房产做抵押物的信托产品,你在购买前就一定要弄清楚该房子的保值和变现能力怎么样,万一产品出现问题,能不能通过迅速变卖房子来完全覆盖自己的本金及收益,为此你最好还要了解下房子所在地的楼市行情。
如果你能接受R5类型的产品,说明你希望以最大的限度来追求资金增值,是个激进型投资者,你对理财产品的期待类似于“赌博”,希望从中获取暴利,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期货产品、期权产品等。
不过,激进并不意味着冒进,即使选择高风险的产品,也需要了解清楚投资品的收益从何处来,可能的风险有多高,从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
来源:金评媒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