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齐鲁经济网
浏览量: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的下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或深部组织包括足骨的破坏,严重的会发展到截肢的地步。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指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为11.2%,即我国有超过一亿的糖尿病患者;大约30%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的症状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下肢及足部血管出现阻塞或狭窄,影响足部血运,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皮温降低,伤口难以愈合。高糖状态也会使下肢及足部的感觉神经受损,出现疼痛麻木,感觉迟钝,呈袜套样改变。 糖尿病足的伤口能自己处理吗? 很多糖尿病患者出现足部麻木、局部红肿破溃时,常自行在家处理,导致感染加重,足趾出现坏疽,甚至需要截肢,导致因病致残。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以下足部或者下肢溃烂、感染坏事、皮肤发黑(坏疽)等,应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定期进行足部检查也是相当重要的。 检查足部是否有伤口、皮肤颜色是否正常、双足的感知觉是否正常、是否存在肿胀或是疼痛,这些情况都是需要糖友们定期留心的问题。 若有伤口,建议到医院处理伤口。 如果存在皮肤瘙痒、蚊虫叮咬也不要用手抓挠以免导致皮肤破损。 在修剪指甲时也需要耐心、动作轻柔缓慢,不可操之过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作为最基础也最关键的一环便是严格的控制好血糖。 血糖控制不理想才是造成足部皮肤破损后演变成溃疡的主要诱因,过高的血糖浓度同时也是影响伤口愈合的主要原因。 因此,做好血糖监测,严格控制管理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础所在。
滨医附院足踝外科是黄河三角洲首个治疗足踝疾病的专科科室,也是目前黄河三角洲唯一一个诊疗足踝疾病的专科科室。为山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20年9月,由足踝外科牵头成立糖尿病足多学科团队(MDT),进一步提高了糖尿病足的诊治水平,尤其是糖尿病足的保肢治疗水平。
目前,滨医附院足踝外科针对糖尿病足进行外科保肢治疗主要有十大核心手术技术:
1.清创术
外科清创在糖尿病足溃疡治疗中最为有效。清创的主要目的是把慢性创面变成急性创面。如果新的坏死组织继续形成,应尽可能多地重复手术清创。手术清创应不少于每周1次,因为它与加速溃疡愈合有关。多次清创往往有利于创面愈合。
2.负压创面治疗
负压创面治疗是一种无创的创面闭合系统,使用可控的局部负压来辅助治疗慢性和急性创面。负压创面治疗可以消除水肿和慢性渗出,减少细菌定植,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增加细胞增殖,通过施加机械力改善创面氧合。
3.植皮术
创面基底达到植皮条件,应尽早手术封闭创面。建议足底优先选择中厚皮植皮,能够选择游离皮片移植的不需要选择皮瓣移植。
4.皮瓣移植术
因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多为双下肢同步发生血管缺血性病变,故不推荐皮瓣移植手术,以避免出现皮瓣修复失败甚至供瓣区愈合不良。如需要皮瓣修复,则应在术前对术区血管详细检查评估后, 制定手术方案,遵循选择皮瓣的优先顺序为邻位、远位、带蒂、游离;还要注意供瓣区的血运良好与否决定取舍。
5.周围神经松解技术
周围神经松解术能够通过解除周围神经和外周血管的机械压力,恢复足部神经血氧供应,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在糖尿病足的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疗效。
6.抗生素骨水泥覆盖技术
应用抗生素骨水泥可以完全覆盖患者创面,产生诱导膜,分泌血管生长因子、 TGF-β 等物质;同时生成丰富的血管组织, 有利于改善创面组织的血液供应;将抗生素与骨水泥混合后,其可以与创面直接接触,使创面不会接触新的感染源。
7.横向骨搬移技术
胫骨横向搬移术通过给予胫骨缓慢、持续的牵引力,可激活机体组织自我修复能力,刺激患肢血管再生,促使局部肌肉、血管和神经同步再生,从而改善患肢微循环、促进重度糖尿病足溃疡愈合,避免截肢。
8.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技术
下肢动脉旁路移植技术通过下肢远端血供重建的成功使足部局部组织获得足够的营养,加速了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其中也包括下肢远端神经的恢复,提高糖尿病足局部组织抗感染的能力。
9.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是改善下肢血运的较好方法之一。因其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在糖尿病足的治疗方式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院血管外科已常规开展。
10.截肢、趾术
对坏死肢体感染危及生命、血供无法重建、创面难以愈合者,或因疼痛难以忍受、家庭经济状况难以坚持长期非手术治疗而强烈要求者,可进行截肢治疗。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