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齐鲁经济网
浏览量:
抗击疫情
温暖同行
疫情突袭滨州,滨医附院人义无反顾地投身战“疫”。目前,滨州疫情持续好转,但在定点救治医院里,这群滨医附院人依然奋战在战“疫”一线,他们在辛勤付出,同时也在收获,收获满满的温暖与感动。
助力抗“疫”: 视频、语音、常规查房齐上阵
在定点救治医院支援期间,我们在不断总结抗疫期间的诊疗经验。在诊疗一个脑血管病基础较差的患者过程中,我积极思考并制定针对脑血管病患者的个体化诊疗策略,不断探索及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针对当前疫情形势,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与冯民、宁方玉副主任医师等讨论后,提出在病房中采用微信视频、语音联合常规查房模式。这样查房可以在未接触患者之前明确患者详细的病史,诊疗过程,对患者病情及诊断作出初步评估。常规查房时更具有针对性,更有利于医患沟通,让患者有充足信心战胜病魔等优势,得到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疫”外惊喜:
隔离病房里的特别生日
暖心战“疫”:
我们都是安抚“老小孩”的高手
穿好防护服,全副武装,我们又开启了一天的工作。上午班,我和吕帅帅、孟伟霞合作。先进病房接班,在床头交接班后,开始一一核对治疗单配制药液,我们三人1组,静脉输液、皮下注射、医嘱处理等有序进行。由于我们带着两层手套,平时一分钟干完的活,现在可能需要几分钟,特别是穿刺,更是考验耐心和技术。
在确诊3病区,我们面对的大部分是小孩和“老小孩”都需要耐心去安抚。一个90多岁的老大爷,见我给他进行皮下注射,抬手就不让,嘴里还一直说着:“让警察抓你去。”幸亏家属及时摁下他的手。于是,我就和家属沟通起来。原来老大爷的家属之前为了安抚老大爷,说今天就可以回家了。老大爷一时情绪激动,才不愿意配合。家属跟我们说完,又转过身去对老大爷说:“她们才是好人,来救你的。”我赶紧笑着说:“大爷,别怕,我是和警察一块抓坏人的,您乖乖听话,我们早点把您送回家。”虽然戴着护目镜和面屏,但是老大爷还是感受到了我的微笑。我拉过他的手,没有抗拒,目光也变得柔和了,这才成功完成皮下注射。随后,孟伟霞为老大爷进行静脉输液时,他也非常配合。
刚刚把这位老大爷安抚好,又听刚刚转来的一个大姨说心慌,喘憋厉害。吕帅帅看出大姨很焦虑,于是走上前跟大姨拉起了家常。“大姨有我们,您只管吃好睡好,心情好,别的什么也不用管,您看,我们24小时都在呢,您还怕啥……”大姨的心情瞬间好了起来,喘憋明显减轻,表情也放松下来,经过治疗,荨麻疹明显好转。
在病区里,我们分工协作,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组长张东进承担了消杀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为了保证我们能在病房里安心工作,于小艳在后方给我们及时传送医嘱,处理护理文书……我们一起加油,一起鼓劲!
——张国叶
同心战“疫”:
在隔离病房中我们相互温暖
病区里,有90多岁的老人,也有5个月大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需求,为了让他们饮食均衡和生活方便,后勤保障人员送来牛奶、水果;还有孩子的尿不湿、老人的拐杖等,让患者和家属倍感温暖……有的患者心理压力大,我们跟护士长丛薇一起给他们做心理疏导,鼓励他们,并播放放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也鼓励他们适当运动。有的孩子们需要上网课,我们也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充电线拿入病区先给孩子们用。 在定点医院的指挥部领导、医护团队、后勤保障人员等真心为患者和家属着想,他们对我们也很感激。一位老大哥经常透过窗子给我们拍照,记录我们的工作日常。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个13岁小男孩,一开始是他自己来的病区,无法联系家人,十分焦急,我们不断地安抚他,他也很懂事。后来,他妈妈也转来了这个病区。他们出院时,小男孩留下一封感谢信:
“阿姨,只剩下垃圾桶里的垃圾和床上的一些被褥,东西我都已经收拾好了,该扔的都扔了,感谢你们这几天的照顾。”简短的两句话,让我们医护人员泪目了。为了我们的城市早日正常运转,我们觉得辛苦值得,我们不会退缩。
——张茜
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