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来源:齐鲁经济网
浏览量:
这是与“死神”搏斗的战场,是面临突出状况最多的科室,也被认为是距离死亡最近的地方——急诊科。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急诊科医护人员既需全副武装做好个人防护,又要从“死神”手中抢救生命。疫情下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科,争分夺秒救人治病仍然是他们的主题。
一场突如其来的“硬仗”
3月中旬,滨州市出现本土确诊病例,全市抗击疫情的序幕迅速拉开。作为全市抗疫最前线的医院,院感防控工作尤为重要。为有效阻断新冠病毒传播,全力保障来院患者的安全与健康,滨医附院严阵以待、周密部署,采取多项措施筑牢防线——各区域之间严格管控,区域内医护人员和患者不跨区、不串楼、不聚集;严格区分住院和门诊的检查区域,避免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交叉接触;增加了发热门诊医护力量,加强排查力度,优化过渡期患者救治流程……
疫情期间,因各县区医院实行闭环管理,医院部分门诊停诊等原因,导致前来滨医附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急剧增加。与此同时,滨医附院有596名医务人员主动请缨,逆行出征,积极投身对外医疗援助最前线,这里面就有14名急诊医护人员。面对急诊患者激增、医护人员不足、感染风险增大等难题,滨医附院紧急协调相关专业医护力量进行院内支援,尽最大努力满足患者就医需求,保证急危重症救治。
“请出示您的健康码”“请到10号诊室采集核酸”……急诊科内的救治工作忙碌而有序进行。抢救室内上消化道出血、哮喘、心梗、脑出血、脑梗死、主动脉夹层、酮症酸中毒等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和采集核酸同步进行,留观室内所有留观病人及家属采取闭环管理,确保院内救治工作安全高效开展。非常时期,担起非常之责!为打赢这场突如其来的“硬仗”,滨医附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全力以赴,坚守在救人治病的第一线。
疫情下负重前行的急诊人
疫情期间,120出诊任务持续升高,急诊科每天调配6辆救护车不停歇转运急救患者,其中包括2辆负压救护车保证发热患者转诊工作。高频率转运工作的同时不能放松救护车消杀工作,急诊科护士长李伟华和副护士长曹海燕针对不同类型患者修订不同消杀流程,每天监督所有车辆的消杀效果。其中一辆负压救护车被专项征用转运确诊患者,执行任务后,两人穿防护服进行消杀,反复采样送检、确保车辆环境安全。
争分夺秒救人治病的初心永不变
3月30日13时05分,外院转来一名男性患者,当时,患者意识模糊,烦躁不安,呼吸急促,动脉血气结果显示血糖测不出。患者家属说,患者早上起来时就出现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等症状。在当地医院就诊,测血糖113mmol/L,考虑酮症酸中毒。于是转来滨医附院急诊科。因患者来自封控区,急诊科立即按照处置流程,推入抢救缓冲区抢救,迅速给予吸氧、心电监护、继续开放2条静脉通路,给予补液、降糖治疗,抽静脉血标本快速送检。急诊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集和流调、查验家属健康码,做到抢救与防控疫情同时进行。经过急诊科医护人员积极抢救和严密监护,17时左右,患者意识逐渐清醒,后来转入内分泌科病房继续治疗。
4月2日22时01分,急诊入一“突发意识障碍10小时”患者,经过8个小时的抢救与观察,患者意识转清……
4月3日18时20分,一“抽搐2小时”患者,经3小时抢救后病情稳定转入病区进一步治疗……
4月4日22时07分,一“呼吸困难6小时余”急诊给予紧急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经抢救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转入病区继续治疗……
一个又一个生死时速的抢救,在滨医附院急诊科不断上演,急诊科医护人员拼尽全力,守护一方百姓的安康。他们忙得顾不上按时吃饭,借着工作间隙,快速扒拉几口饭,上班就跟打仗一样。从3月12日至4月11日,一个月的时间,滨医附院急诊科累计接诊4454人次、出诊579次、抢救140人次……
所有付出和汗水,终于换来了抗击疫情的阶段性胜利,滨州这座城市重启了,蓝天白云,晴空万里。医院也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秩序,疫情防控也进入了常态化阶段,但急诊大厅里依然穿梭着“天使白”和“橄榄绿”的忙碌身影。
最新资讯